■王伊立在會議現場。(本人提供)
  24歲的石家莊女孩王伊立,在7月份結束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中,擔任金磚國家領導人圓桌會議同聲傳譯。坐在黑色同傳廂內,與金磚國家最高領導人“面對面”,她一度以為是在做夢。主辦方對現場翻譯團隊的評價是“非常有專業水準,保證了大會的成功舉辦”。作為現場年齡最小的“同傳”,這個90後女孩是怎樣一步步走向如此高級別的會議的呢?
  □本報記者 苗靜 實習記者 杜倩倩
  與金磚國家領導人面對面
  1990年出生於石家莊,在中華大街小學畢業後,到上海讀初中,又隨媽媽到巴西讀高中、大學。大學畢業前夕,王伊立出色完成了“金磚峰會”同聲傳譯的任務。小小年紀就如此了不起,一位親戚以她為榮,給本報打來電話,記者於是聯繫到這個石家莊女孩。
  8月4日20時許,巴西當地時間9時許,王伊立回覆了記者的微信好友驗證請求,通過微信和電子郵件,徐徐道來她的經歷。
  王伊立目前是里約重點大學里約州立大學的學生,今年10月即將畢業。幾周前,她接到了巴西外交部的來電,請她在福塔萊薩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中做中葡文翻譯。“金磚峰會”每個國家的代表團有上百人,來自政治、金融、貿易多個領域,平行會議數不勝數。當地時間7月15日凌晨,王伊立乘飛機從里約趕到福塔萊薩市時,手裡只有巴西外交部發來的一封簡短的郵件解釋會議主旨,別的什麼信息都沒有,所以她對參加哪場會議、翻譯什麼一頭霧水。當時,她猜測自己會給部長或者企業家翻譯。出乎意料的是,她最終進入的會場竟是金磚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圓桌會議!
  “我走進圓桌會議現場時,裡面早已一片肅靜。快速找到對應語言的同傳廂坐進去,戴上耳機,調好頻道和音量,深呼一口氣,抬頭髮現我的位置正對著俄羅斯總統普京。左手邊四米開外坐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代表團,右手方不遠則是巴西總統羅塞夫。”當時的王伊立非常激動,但職業素養告訴她那不是激動的時候,需要馬上冷靜下來進入狀態。
  兩天的會期,王伊立第一天主要負責部長和企業家的翻譯,第二天負責領導人會議翻譯以及巴西總統的記者招待會。會後,主辦方對現場翻譯團隊的評價是“非常有專業水準,保證了大會的成功舉辦”。
  其實,一年前,曾有巴西朋友對她說:“伊立,過兩天我們就會看到你給總統做翻譯了!”那時她覺得這是玩笑話:“總統的翻譯?別開玩笑了,誰會用我這二十齣頭的小丫頭呢!”
  同傳一小時 死一半腦細胞
  這個石家莊的小丫頭,憑什麼能完成如此高難度的同傳任務?
  同聲傳譯,是指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講話的情況下,不間斷地將內容口譯給聽眾的一種翻譯方式,對譯員的要求非常高,被稱為“腦力戰、心理戰和體力戰”。王伊立的體會則是,一個人單獨同傳一個小時,就覺得腦子裡一半的腦細胞都死光了,因為用腦強度太大了。
  一般的同傳會議,主辦方會在會議前一兩天把內容告知翻譯,讓翻譯可以閱讀相關文章、準備專用詞彙表。而王伊立參加的“金磚峰會”翻譯工作卻不同,由於會議的重要性,會議內容全都是封閉的。但是,以往的工作經驗告訴她如何搜集相關新聞、準備詞彙表。所以兩天的會議里,她每天只睡5個小時,回到賓館就開始看各個媒體的報道,猜測隔天的新聞點。在此之前,她已經陸續給巴西教育部、農業部、稅務局,里約州政府、市政府,以及與中國有戰略合作關係的巴西企業、高校做過翻譯,這些積累關鍵時刻都派上了用場。
  不翻譯的空當里,王伊立在耳機里聽到隔壁一位俄葡翻譯,語句用詞都很好,卻因為緊張而呼吸急促、有些結巴,這是翻譯時的大忌。當時的王伊立,抑制住激動,立刻進入到工作狀態。同傳是團隊合作,她的搭檔是更有經驗的前輩,翻譯開始前大家私下做好分工,討論可能會出現的詞彙難點,在同傳廂里也會相互幫助。這樣一場五國領導人級別的會議,配備的翻譯人數極多。王伊立發現自己是所有翻譯中年齡最小的一個,這讓她覺得幸運無比。
  學葡語8年
  從“啞巴”到“同傳”
  8月4日,記者在友誼大街的一個小區,見到了王伊立的爸爸。女兒已邀請爸爸10月份去巴西參加她的大學畢業典禮。說起女兒,王爸爸滿臉自豪,說起教育孩子的心得,他卻只有兩個字:心狠。
  王伊立4歲時,父母離異,到巴西發展的媽媽本想把伊立一起帶走,但爸爸不同意。他覺得,今後孩子不管走到哪兒,都要先把母語學好。於是,從4歲到12歲,爸爸謝絕了孩子姥姥的好意,獨自帶著伊立生活了8年。爸爸從小就培養伊立的自立能力,凡是文化課一律不報補習班,凡是女兒自己的事情,都要求她獨立完成。就這樣,伊立獨立性很強。12歲那年,因媽媽正好在上海有項目,她去上海讀完了初中。16歲,她獨自一人坐了20多個小時的飛機到了巴西,進入當地一所高中。
  那是里約當地一所天主教學校,學校從學前班到高三,王伊立是在學校唯一的一位中國人。她時刻記著父母的話:“你在學校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你自己,而是代表中國”。雖然她的英語基礎很扎實,但葡語的幾十種動詞變位、陰陽性、句型都比英語難得多。初到巴西,她簡直是個小“啞巴”。但是,靠著一直以來的勤奮,她每天對著字典翻四五個小時,入學不久考試就拿了高分,當時葡語雖然說不溜但葡語作文能及格。
  三年後高中畢業,王伊立以管理系第四名的成績進入里約重點大學里約州立大學。因成績優秀,所有學費都由政府獎學金支持。大學時期,一個體育賽事的組織方聯繫到她,說中方代表團需要有會說中葡雙語的人來協助比賽,這便成了她的第一次正式翻譯經驗。因出色完成了任務,組織方對她評價很高,於是有了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直到接觸同聲傳譯,並最終走上“金磚峰會”的翻譯舞臺。
  王伊立經常拿王蒙的一句詩來鼓勵自己: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,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軟,多嚴峻的戰鬥我不會丟臉。現在她正在寫畢業論文,論題是“中國企業在巴西投資的難題和解決方案”。她的媽媽在巴西有中巴國際文化交流公司,所以她打算畢業後將媽媽的公司擴大,讓更多的中國人瞭解巴西,讓巴西人瞭解中國,做一個中巴文化和經濟的橋梁。  (原標題:“金磚峰會” 莊裡女孩當同聲傳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34imni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